產後坐月子十大難題? 中醫怎麼看? 黃彥鈞醫師
產後媽媽們常遇到的10大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 我該不該喝生化湯?
產後一周內可以服用生化湯,可以增加子宮收縮,排除惡露。正常使用不會造成大量出血。
一般來說,自然產可以吃5-7天,剖服產建議吃1-3天。
實際上,生化湯的藥材比例不是固定的,經中醫師診斷後,會根據產婦不同的體質、瘀血的多寡、產後氣血消耗的程度來調整處方中不同藥物的比例。
因此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幫忙,針對個人化體質來開立客製化處方,既可達到排除惡露的效果又可兼顧產後體質的調理。
2. 乳腺炎好痛,中醫能幫的上忙嗎?
乳腺炎,通常是因為乳汁分泌過多而造成乳腺阻塞、發炎的狀況,中醫中藥對乳腺炎的療效頗佳,初起以通、消、散為主,促進鬱積的乳汁排出,緩解期的治療主軸是理氣散結,目的是將乳房腫塊消除,以防復發。臨床經驗中,治療乳腺炎的特效中藥包括:蒲公英、金銀花、升麻、鱉甲…等都是常用的藥物。
此外,在身體結構的角度分析,若肋骨或胸椎的筋膜有張力,也會延伸到乳腺周圍的筋膜,造成乳腺組織的張力緊繃或擠壓而產生阻力,進一步影響乳汁的排出。因此處理方法上,除了疏通乳汁排出外,也可以請中醫師處理筋膜結構調整,對於乳汁分泌與減緩發炎疼痛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3. 奶量不夠吃什麼?
奶量不足,也是需要把原因釐清的:如果是塞奶造成乳腺發炎狀態,代表不是沒奶而是乳腺通道被塞住,因此會建議清淡飲食,若過度補養反而會塞住乳腺;但如果是氣血虛弱,屬於虛性體質者,則建議多喝補湯,並且直接以中藥處方調理;通常常用黃耆、黨參、當歸、熟地、白朮…等等補養氣血類的中藥。
除了飲食方面,充足的睡眠與休息也是奶量充足與否很重要的因子唷!
4. 腰痛、骨盆痛、恥骨痛,全身都痛,該怎麼辦?
懷孕的過程中,媽媽的脊椎和骨盆都承受很多的壓力。
懷孕期間,身體會分泌鬆弛素,增加韌帶的彈性與骨架空間,來應對胎兒快速長大,增大骨盆空間,以及生產過程中的骨盆擴張。懷孕與生產後,因身體張力的不平衡,常常會留下很多骨盆歪斜、筋骨疼痛的後遺症,此外若在孕前就有骨盆歪斜、脊椎側彎等結構問題,也通常在產後容易腰痠背痛、恥骨、尾椎疼痛。
針對這類問題,中醫通常會積極的給予產後補養筋骨的中藥如:杜仲、續斷、桑寄生、黃耆……等等。在初期瘀血排除之後,接續進入補養氣血的階段,同時也會建議配合針灸與傷科徒手結構、修復骨盆的治療。
產後腰痠、骨盆、恥骨尾椎疼痛會干擾情緒、睡眠、泌乳、育兒,甚至影響產後復原的生活,若有以上症狀,務必積極處理。此外,因鬆弛素大約在產後3-6月內會慢慢消退,因此會建議在產後3-6月內進行腰部與骨盆帶的結構治療。
5. 聽說燥熱體質不能補,是嗎?
人體是個很複雜的系統,並非直觀簡化式分類成能補與不能補的二分法。產後氣血虧虛是普遍的狀態,依據不同人的體質也會有相應不同的進補方法。涼補、溫補就是針對不同體質狀態的不同治療方向,建議經過專業中醫師的診斷與討論後,再來服用適合個人處方的補藥,而非自行抓藥或同一處方一體適用,以免身體沒補好反而還吃出其他問題,那就得不償失了。
6. 生完好累,心情很差,這樣正常嗎?
產後因荷爾蒙的變化,加上氣血大虛,有些產後引發免疫系統紊亂、身體發炎狀態等,都是可能造成暫時性的心情低落的原因。此時一定要好好調理身體,重新調整氣血狀態,先把自己照顧好,有健康快樂的媽咪才會有健康快樂的寶寶。如果覺得身體不適、疲倦感、各種負擔太重、壓力太大,建議能放下的通通都放下,先專心在自己身上。產後來月子中心就算不能渡假,至少也要好好休養。寶寶先交給月中專業人士照顧即可。若有需要,請務必告知巡診醫師及身旁親人您的心理狀態,適時地求助,不要勉強自己、更不要硬撐。必要時西醫身心科也可以暫時介入,以幫助您更早地恢復。
7. 持續出血/子宮收縮不良怎麼辦?
產後大約兩周左右,子宮就能恢復到到原來的大小。但若子宮收縮不好,或子宮裡有殘留部分胎膜或胎盤,則會影響子宮恢復的速度。
中醫針對這類因收縮不佳而持續出血的問題,多因產後以「虛」與「瘀」為主因,故治療以溫補氣血為主軸,並兼以活血化瘀為輔,常見代表方如補中益氣湯和芎歸膠艾湯。
當然也需要因個人體質、虛或瘀的不同程度以及當下的出血量來調配適當的藥物劑量。除服用湯藥之外,針對下腹部的穴道進行艾草溫灸治療也能促進子宮的收縮,而減少出血。
另外,有少許的出血是免疫異常影響凝血功能或是惡露未盡所致,若持續出血不止,仍應進一步進行檢查。
8. 產後水腫,體重回不去怎麼辦?
懷孕時荷爾蒙改變加上循環變差,造成皮下組織及下肢的水腫,大多數在生產後一兩周後會自行消除。
如果兩周後仍有明顯水腫,除了檢查飲食營養均衡與否、口味是否過鹹、過重等因素外,坐月子期間,活動太少也是常見造成水腫因素,排除以上兩個主要原因後,中醫針對體質差異而造成的產後水腫,在兼顧產後氣血虛損的前提下,擅長從「肺」、「脾」、「腎」三臟主司人體水分代謝的功能來處理:肺主皮毛,通調水道(增加皮膚的蒸發)、脾主運化水濕(促進身體水份輸佈)、腎主水,司二便(加強水份排出、尿液的生成及排泄),從三方面的調理來共同改善產後水腫的問題。
9. 聽說坐月子可以改變體質?
老一輩的人都說月子要好好做,不能馬虎,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產後坐月子期間是最佳調理體質的契機,藉此重新調整體內氣血狀態,透過中醫師診斷後,以客製化中藥處方的方式,針對不同的產後狀態來調理,除了做好月子以外,也達到調理體質、改變身體狀態的長久作用。
10. 產後掉髮有解嗎?
產後掉髮是生產後的常見現象,平均發生率大約20-30%,也不是每胎都會發生落髮的現象。一般來說,在產後3-6個月,每天掉100-300根頭髮屬於正常生理掉髮,無須過度擔心,通常在產後6-7個月後,掉髮的情形會逐漸緩和下來,大約產後一年頭髮可恢復到產前的髮量。但若產後掉髮持續超過6個月以上,或有發現頭皮出現大面積圓禿,就建議盡速就醫檢查。
因生產過程中大量耗損氣血,容易造成肝血與腎精的虧損,進一步造成頭皮養分不足而頭髮脫落。中醫治療主要以滋養肝腎、補養氣血為主軸,搭配每位產後媽媽的體質表現,針對每個人不同狀態開立客製化處方,多半都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若有產後掉髮的困擾,建議可至中醫門診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協助。
為了更好的醫療品質,本診所採全預約制提供以下預約方式:
1.線上預約:LINE ID :@true.tcm (記得加小老鼠@)
2.官方LINE有預約連結3.若不會使用線上預約或是想確定醫師是否有診,也歡迎來電諮詢02-27775800或是私訊小編也許可以幫到您呦